教育科研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9月份学习资料

作者:张 涛 发布时间:2018-09-04 点击次数:

涪陵师范学院学22 卷 第

2  

2006 3

Journal of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Vol.22

No.2

Mar. 2006

!教育学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张 涛



 

(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重庆 400047)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个体的成长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 也面临着共同的教育问题" 两者在结合中存在着教育内容的& 真空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不协调" 为此! 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明确责任! 优势互补$ 加强联系! 密切关系" 同时! 家长也必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 以此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合作"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合作

[中图分类]G78!G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1672- 366X( 2006) 02- 0146- 05

 


个体一生不仅要接受家庭教育! 同时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化# 知识化# 全球化的社会! 对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人们认识到教育在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根本作用! 教育成为促进个人发展# 推动和引导社会前进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 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 学校则是孩子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促使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时期! 就显得格外重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必要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 长者对幼者实施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确定的教育者! 在专门的机构中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个体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的效果如何! 则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所以! 尽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在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 教育策略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别! 但是! 它们的合作! 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

( 一) 共同的培养目标

任何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 所谓培养目标! 就是最终要把受教育者培养造就成什么样的人! 这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根本问题" 培养目标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 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 有组织# 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制定的! 它是法定的! 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受到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家庭教育目标不仅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培养目标来确定! 而且还与孩子的个体特点以及家长的素质密切相关" 家庭教育目标是家庭教育活动依循的行动纲领" 因此! 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虽都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受到国家对人才需要的制约! 但家庭教育目标是针对个体的! 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实际上! 学校培养目标是宏观的# 抽象的! 而家庭的培养目标是现实的# 具体的! 是儿童# 青少年自己为之奋斗的方向"


 

[收稿日期]2006- 01- 17

[作者简介]张 涛( 1969- )! 女! 四川宜宾人!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3 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46


22 卷 第 2

 

 

家庭教育目标更多的是通过实际生活过程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中而实现的! 而学校教育目标则更多的是通过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中而实现的" 它们只是在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上不同! 但殊途同归" 共同的教育目标!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走上合作的道路"

# $ 面临共同的教育问题

家庭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 即身心尚未发展成熟! 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 具有主体性的个体"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业问题% 春期问题% 与人交往% 心理健康问题! 都是家庭和学校所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 家庭和学校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发挥各自教育的优势! 才能使个体健康成长"

另外! 入世以后许多新的观念! 如全球性观念% 市场观念% 人本位观念及信息化观念等!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带来重大影响" 国外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 都将进入中国! 这些都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 也迫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

& $ 终身教育思想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

终身教育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 1965 年首次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教育" 1996 年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

(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的报告中提出, 终身教育应处于- 社会的中心位置.! 是不断扩展其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随后各国纷纷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

终身教育的观点! 意味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改变! 教育将整个社会的教育机构和渠道予以整合! 从而使人们能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终身教育使原来学校教育由突出重要地位走向了一个人在一生所受教育的一个阶段! 由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走向学校教育的阶段化! 学校教育日益受到家庭% 社会的制约0 同时由于家庭教育本身具有的终生性特点! 使得家庭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 更加突出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与地位/ 终身教育改变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前两者间的从属的关系! 转向平等的相互适应%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 $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 147

 

 

学校教育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是家庭教育并没有因学校教育的出现而衰落/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虽然不具有学校教育的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等特点! 但它具有启蒙性! 能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 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社会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年轻一代普遍在这种变化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难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因而形成了种种心理压力! 并带来许多心理问题/ 这单靠学校已经无力缓解/ 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天然的早期性% 较大的权威性% 巨大的感染性% 强烈的针对性!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因此,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它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将学校教育的空间扩大到全社会每个角落/ 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远远超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总和/ 孩子视野的扩展! 也决定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变革/ 网络世界的纷繁复杂! 良莠不齐! 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更需要家庭教育对孩子加以正确指导! 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孩子的抵抗诱惑的能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中存在的问

 

& $ 教育内容的- 真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各自的任务和内容! 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 尽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同样的! 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 在育人的工作上% 在教育的内容上应该有所分工/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 侧重智育! 而家庭教育则应以德育为主! 教孩子如何做人/

但是! 许多家庭迫于高学历的社会压力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越俎代庖地接替学校承担它难以胜任的知识传授的教育职能! 放弃了其主要的育德职能而成为学校教育机构的承包机构!


148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从而使家庭演变为准学校! 家庭教育学校化" 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学习! 给孩子补课! 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使孩子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 不仅没能起到减轻学习负担的调剂作用! 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而将儿童个体的品德的培养! 个性的发展! 将教孩子如何做人的任务完全放在脑后! # 学而优则士$ 观点又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学校呢! 同样把智育放在了首位! 把考试成绩& 升学率& 优生率放在第一位! 忽视德育& 美育& 体育" 思想品德课& 历史课& 地理课& 美术课& 音乐课等人文学科通常都是被数理化等所谓主科挤占的对象! 重知识的传授! 轻德性的培养" 学生受到的教育不完整! 只学到做事的知识! 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 道德品德的熏陶! 缺少对学生做人的培养"

这种现象! 使得整个教育关系失衡& 失调和失重" 家庭和学校都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能! 造成受教育者所受教育的畸形化$! 在道德教育& 习惯培养& 个性养成等方面形成严重缺陷! 发展不平衡"

( 二) 家长与教师间关系的不协调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代言人% 家长和教师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效果%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 家长同教师之间应该是有不少共同之处! 比如他们都希望情况向符合孩子最高利益的方向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师与家长积极合作的事例! 但是大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 家长和教师之间关系大多是一种不平等关系! 有的甚至是互不信任! 相互对立% 在实际生活中! 家长与教师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对立冲突% 在这一类型中! 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他们的价值观& 人生观& 道德观的不同! 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观点也不同! 由此在对孩子的具体问题的处理上! 产生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 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但由于教育资源紧缺! 特别是优秀教育资源的紧缺! 以及经济& 居住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家长和教师都别无选择% 这样! 教师和家长! 双方虽然有接触! 但彼此却不能很好沟通! 二者之间的关系陷入一种僵局! 甚至就是一种对立% 比如! 有的教师将学生的缺点错误当成教师# 召见$ 家长的把柄!


不尊重家长! 对家长进行嘲讽! 甚至迫使学生转学退学等% 而家长也把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当成家长手中的辫子! 动辙上告& 反映! 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 根本谈不上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协调发展%

2. 游离松散%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行其是! 家长和教师之间基本就没什么联系% 学生的家庭背景! 在家中的表现! 教师不清楚! 教师只对学生在校期间负责! 出了校门! 就不归学校管+ 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也不去具体了解! 对学校的要求也多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 你做你的! 我做我的% 一期二度的家长会! 多半是教师讲! 家长听% 教师告知家长学校的要求! 子女的表现等! 仅此而已! 双方并无多少互动与沟通! 其它时间的联系也就少之又少% 这又怎么谈得上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调发展%

3. 非对称的相倚% 在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往中! 通常是教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方面! 教师有着进行教育教学所必须的系统文化知识和专门的学科知识! 他们是经过专门培训的! 以教育& 教学为职业的专职人员! 他们懂理论& 有经验% 另一方面! 教师还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使教育权力的专职人员% 教师主动把握着双方互动方向与速度! 而家长则处于被动& 从属的地位%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单向的交流! 从教师一方流向家长! 家长消极地期待着教师的正确建议% 教师依自己的计划办事! 而家长则看着对方的眼色行事% 同时! 家长们还认为! 孩子的幸福掌握在教师的手中! 每个教师潜在地掌握了使孩子的学校生活愉快或者困难的权利! 他们勉强而小心翼翼地处理与教师的关系! 害怕与老师有不同意见! 得罪老师! 而使孩子受到委屈%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这种关系极不正常! 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也就是说! 教师是主动方! 决定了关系的激起& 进行和结束! 而家长属于被动方! 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始终是一个配角%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途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 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 而是全方位地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


22 卷 第 2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一切教育行为$ 都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展开的% 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方主角的家长和教师$ 都应该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一方面$ 家长提高自身的素养% 由于家长的教育者的身份是因为孩子的诞生自然获得的$ 们的许多人做父母的时候$ 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 正如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 1937 年撰写的一篇题为& 怎样做父母文章中指出$ ( ))栽花的人$ 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 花才能栽得好* 养蜂的人$ 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 蜂才养得好* 育蚕的人$ 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 蚕才能育得好* 甚至养牛+ 养猪+ 养马+ 养鸟+ 养鱼$ 都先要懂得专门的方法$ 才可以养得好% 难道养小孩$ 不懂得方法$ 可以养得好吗, 可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孩子$ 反不如养蜂+ 养蚕+ 养牛+ 养猪看得重要% 对于养孩子的方法$ 事先既无准备$ 事后又不加研究$ 好像孩子的价值$ 不及一头猪+ 一只羊% 这种情形$ 在我国目前$ 到处可以看见% 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如今$ 这种现象虽然比那时已有很大的改善$ 但是还是有许多的家长对父母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没有充分的认识$ 也未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造成只养不教或教养失调% 有的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却不得要领% 有的过分溺爱$ 有的过高期望$ 有的过度激励$ 的过多干涉$ 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家长素质的提高$ 一是家长有意识的自学$ 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 逐步提高% 二是参加家长学校$ 接受专门的指导% 家长学校既可以给家长提供育人的理论性的+ 专题性的知识$ 也可给他们提供实践性的+ 针对性具体的办法* 既有生活指导$ 也有学习指导% 家长自身素养的提高$ 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而且对促进家长与教师的合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 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一方面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 而且还对家长产生影响% 尤其是教师所处于特殊地位$ 应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比家长更专业化+ 更系统化$ 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中应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 149

 

 

师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 责任更重$ 意义更大% 教师首先要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 明确在新的形势下新任务+ 新目标$ 把握教育的大方向% 其次$ 教师要学习与家长的交往技术%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也是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的过程% 交往顺利进行$ 是指导得以进行下去的先决条件% 教师应注意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与家长建立起同志式+ 同事式的平等关系$ 努力形成双向交流$ 而不是一种上下级的命令式的单向交流% 有效的交流$ 才可能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协调一致$ 形成一股合力$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 明确责任$ 优势互补

首先$ 明确各自的职责/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各自的职责$ 家庭教育应以德育为重$ 而学校教育就以德育为首$ 侧重智育% 双方明确各自的职责$ 可避免重复劳动+ 替代性劳动$ 同时$ 也避免了相互推诿以及在教育上出现疏漏和真空%

其次$ 优势互补%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 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发挥各自所长% 比如$ 家庭教育强烈的感染性+ 与生活的融合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在孩子的品德培养+ 个性形成+ 兴趣爱好的培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而学校教育的目的性+ 系统性和专业性$ 则在孩子系统的知识学习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因此$ 发挥各自的优势$ 使孩子得到全面+ 和谐的教育$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 加强联系$ 密切关系

合作的基础是相互的了解% 家庭和学校之间及时交流思想+ 互通情况+ 相互了解$ 才可能有合作%

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个别联系和集体联系两种% 个别联系是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 采用家访+ 请家长到学校谈话+ 家校联系本$ 电话+ 书信等方式$ 同家长交换意见等% 通过个别联系$ 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在家里的生活+ 学习情况$ 家长的教育方式等$ 家长则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借机对学校教育提出自己的意见% 集体联系主要是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 家长开放日+ 家长接待日等% 通过集体联系的方式$ 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孩子所在班级的发展情况$ 学校的发展情况, 提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希望$ 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等% 家长之间也可利用此机会相互交流$ 互相学


150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习! 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集体联系和个别联系都是家长和教师互相了解! 互相理解! 以获得相互支持的最好办法"

# 四$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 其目的是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但是! 家长却对孩子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却没有发言权" 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 学校是包括校长& 教师& 学生及家长在内的所有人普遍关心的育人场所! 因此!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不仅是对家长& 孩子权利的保护! 而且还可以充分挖掘& 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家长的参与! 也是对学校管理的监督! 提高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 使家庭与学校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中! 实现广泛的密切联系! 建立起良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 杨忠宝.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3] Mary Lou Fuller,Glenn Olsen. 家庭与学校的联合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谭军华等译.北京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 黎 军!张大玲等.论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3!( 1$ .

[5] 李秀芬!张洪高.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J]. 青少年研究!2003( 3$14- 15.

[责任编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Copyright © 2018-2020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2051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