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书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5 点击次数:

附件2:

编号 类别(一般/重点)  苏州 姑苏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书

 

 

 

 

 

 

 

 

 

 

 

 

 

 

 

 

  “敬”文化理念下学生品格提升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梁俐萍   、石吕

课题所在单位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2021.9.14                  

苏州市教育学会制

一、基本情况

二、设计与论证(4000字以内)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大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底色,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历练学生的担当、奋斗精神,培育学生志存高远境界和自强不息人生态度。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学校需要在“立德树人”方面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独特的人脉与文脉资源,涵育了敬文校园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经过近百年的文化积淀,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敬人、敬物、敬事、敬己”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为深化品格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全体教师对中国特色的教育方针的领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提升小学生品格,传承好“敬”文化,走出一条文化塑人的发展道路,是我们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

研究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起点,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都还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目前,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交往能力、劳动能力、自控能力、做事以及学习能力等还比较弱,自信心还不够强大。大部分学生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使得他们比较任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心中缺乏他人,集体意识不强,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还有一定的距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品格教育,作为关乎人性的教育,与这一目标也是不谋而合的。良好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一个人的品格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以及对待自我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品格塑造人生。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和谐发展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也是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敬”之说最早见于国学经典《易经》中的 “君子敬以直内”。在儒家经典学说中提到“敬”的论处涵盖修身、孝顺、处事等各个方面,并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程颐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强调了“敬”是一种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工作态度。由此可见,敬是一种发自肺腑、油然而生的情感表露,同时也是一种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工作状态,这不仅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道德情操的升华。

2.“敬”文化是我校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包含“敬人、敬物、敬事、敬己”四个目标。敬人,即尊重他人、敬重他人,这是维持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它应当是自发的,作为一种内化于心的美德、一种良好的思维观念、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由此来追求自身的向善向好。敬物,即敬畏自然,爱惜自己所拥有的物尽其用。老子说,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意思是说要善于物尽其用,才没有被废弃的物品。敬天惜物,惜福节俭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恪守这种美德。事即敬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是专注于学习、工作,抱有认真、尊重的态度,就是敬业的态度。成绩高低是能力问题,而敬业与否是态度问题。学生对学习持有怎样的态度,便将从学习中领回同样的结果。敬己,即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既不小觑低估自己,又不自骄自大自满。《荀子天论》 中说:“君子敬其在己者 ,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敬己,是个人自我修养的起点,是为人的基本姿态和良好开端。“敬人、敬物、敬事、敬己”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要求,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勉励;既强调治学精神,也关注道德修养;既指个体完善自己的修为,又指团队奋发的精神和态度。“敬”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以及 “修身治国平天下”理念的提炼,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现代思潮的回应和熔铸。

3.品格。品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从词典中的解释可以看出,品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价值观,中到一个人的能力道德,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无所不包。而且无论哪一点无疑都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品格教育是近十年来诸多国家发展起来并日益加以重视的一种教育研究取向。品格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实践,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德不能仅仅是教,还要通过表现美德的行为来形成习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倡教育要促进品格的发展。英国哲学家缪勒把这一论题继续到19世纪,他提出“发展品格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斯宾塞认为“教育要达到形成品格的目标”。 20 世纪初,宗教教育哲学家马丁 - 布贝尔在 《 品格教育 》 中明确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张,并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他坚信,人的品格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预示了品格塑造教育的可行性。20世纪早期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把品格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中心使命。20世纪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北美地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强调“品格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此三者构成道德上的完整性。”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经历着并继续发展着称为“品格教育”的运动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与我国的素质教育遥相呼应,给世界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运动提供有益的启示,所以实施品格教育

在必行。

国内:中国品格教育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传统书院以明人伦为教育目的,围绕儒家文化开展学术活动,通过治学修身与知行合一,促进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品格。启示当今国内之品格教育:一定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道德教育与训练;要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寻求品格教育资源;品格教育重在习惯养成。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思路

研究目标:

1.通过项目实施,形成比较鲜明的校园“敬”文化特色,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到辅助、推动作用。

2.通过有针对性地五育教育、训练、活动,培养心存敬畏、言行端正、基础扎实、勇于竞争、健康向上的敬文好少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  

3. 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来验证所采取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实践与反思来形成可持续、可借鉴的“敬文化,开发适合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创新德育课程完整育人新方式。

4.在研究中,提升老师们的育人观和课程观,打造一支具有“敬文化”品格和精神的教师团队。

研究内容和重点:

立足校园“敬”文化研究有利于将学校品格教育引向深化,彰显学校一贯的重视品格教育的传统,将品格教育的经验做法形成系统化的体系,以更好引领我校的德育实践,并从学校向家庭、社区辐射。

1.完善“敬 ”文化评比制度:

把健全完善《敬文实小教师师德规范》《敬文实小班主任工作职责》《敬文实小班级管理规范》、《敬文实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敬文实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等规章制度作为德育建章工作重点,为敬文师生、家长共同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有序组织规范评比活动,从校级行规示范评比、班级常规示范评比,学生常规评比,组建“敬文皮皮娃”学生行为示范督查小组,规范行为学生,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2.营造“敬”文化舆论氛围:

学校把“敬”文化建设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站、电视和立面、墙面、窗面、屏面的宣传媒介作用,开设 “敬”文化教育宣传、辅导专栏;规范教室布置:一报(黑板报)、二范(写字规范、行为规范),一窗(班级之窗)、二栏(评比栏、宣传栏)、三表(作息表、课程表、值日表),为有序开展 五育教育营造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借助百年老校传承发展契机,让“敬”文化特色更为鲜明,让学校传统文化精髓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3.创新“敬”文化多元活动:

学校实施“敬”文化,践行德智体美劳并举,全面发展、创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多元课程,致力于打造素质教育新典范,使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敬”在我心塑品格, 开展“传承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活动, 强化敬贤礼士的高尚情操。“敬”在我行塑习惯,开展“校园洁净在行动”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培养洁净优雅的文明习惯。“敬”在我校塑形象,开展文明礼貌月系列教育活动,营造虚心静学的校园氛围。“敬”在你我塑行为,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多彩节日, 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4.打造“敬”文化教师团队

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敬”文化要求内化为自身品格、行为,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地传承学校“敬”文化精髓。其次,要把学生个人生活、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沟通起来,聚焦五育目标,担当育人使命,负起塑人责任。制定计划,开设课程,指导活动,总结经验,积累案例,撰写论文。

过程设计:

1.前期准备阶段(2021.9—2021.12)

(1)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充分讨论,总体规划本校品格教育项目,制订方案。

(2)邀请专家指导、论证,完善方案。

(3)分析我校德育课程实施情况。组建实施团队,明确分工。

2.实践探索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

(1)开展“敬”文化立品塑格——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的新路径”的实践研究。

(2)开展课题骨干教师培训。

(3)进行学校“敬”环境建设。

(4)课题组主要成员带头实施实验,带领各学科老师落实“敬”文化校本课程。

(5)活动交流,撰写中期实践报告。

3.总结鉴定阶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

(1)进行品格提升项目阶段性成果总结。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2)提炼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的新路径经验,形成学校特色。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教师研究论文,供推广学习。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品格”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在其社会背景下,所探索、研究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及其道德教育模式,它包括对学生品性的教育,品行教育和人格教育。

“品格”教育与我国的传统教育和当代基础教育、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我国,道德教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他既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法制教育和民族素质的提升等。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心知识和技能堆积的厚度,更关心体质、意志、品质和涵养的高度。

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2 .行动研究法:关于加强五育并举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3.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法、座谈会、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收集等形式。

4 .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与论文。

5 .案例研究法:根据教育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索,摸索规律。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形成宏观课程体系。将五育教育与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形成“敬人”、“敬物”、“敬事"、“敬己”系列卓有成效的特色活动课程。

2. 通过项目研究,形成基于“敬”文化理念下的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的新路径,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推广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积累经验,形成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的新路径。

2.“敬”文化赋予学生成长。学生的品格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了升华,营造出积极向上、自我完善、自我塑造的良好氛围。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原先的不思进取、情感淡薄、意志薄弱、厌倦学习等表现,逐渐转变为懂得仁爱孝悌、互相谦让、勤俭节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潜心学习、勇于竞争、乐观向上等优良传统,为学生的成长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

3.班集体建设取得成效。 基于“敬”文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教育学生,熏陶学生的情感,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促进班级形成和谐友善的集体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4. 在“敬” 文化立品塑格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学生品格塑造的方法,不仅提升了能力,也内化了自身的品格,用生命影响着生命,用品格传递着品格,潜移默化中享受着幸福。培养出一批教育教学骨干,“敬” 文化造就教师幸福

5. 学校在开展品格提升项目的过程中,“敬” 文化进一步得到彰显,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文化底蕴,“敬” 文化成就学校特色。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4项)

制定方案,分析论证

分析报告

2021-9-10

优秀案例

案例汇编

2022-9-30

教育日志

案例汇编

2022-9-30

中期研究报告

报告

2022-12-30

最终成果

(限4项,必含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资料

材料汇编

2023-12-30  

优秀案例

材料汇编

2023-12-30

结题报告

报告

2023-12-30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由德育处主任、课题负责人,校内中层领导及部分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其中有苏州市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经历。由校长领衔组织“小学生良好品格养成”项目领导小组,人员包括:校长、教导、总务、学科带头人以上骨干、年级组长代表、外聘专家。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2.为申报本课题为规划课题,课题组组长及核心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搜集并学习、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查找了相关课题的背景资料,最终完成了此课题方案。

3.本小组成员从事少先队及德育工作有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并有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同时对该课题已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和探索,并对课题的继续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4.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拟请上级教育部门有关专家作顾问指导,优化方案设计、具体进程和实施细则,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实践研究。

5. 本课题由学校实施承担,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费及对外联络有保障。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资,保证品格提升工程专项资金,保证品格提升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

6.把品格目标要求纳入课堂评价,教师业绩,学生发展的考核系列,对品格提升工作中出色的典型班级和模范教师、家长、学生等予以激励。学校家校关系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家长能对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保障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四、课题所在市(区)教育学会(或市属专委会、教研室)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五、苏州市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Copyright © 2018-2020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2051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