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6月份课题学习资料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3 点击次数:

             6月份课题学习资料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读书与做文章
  古人有三桩事是最重要的,即所谓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讲话和做文章 ,有名的讲话记录下来,即是语录,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算做文章,归根结底,立言就是做文章。“文章经国之大事”,是谁也马虎不得的。将文章提到这个高度,即使那些看破官 场险恶而隐居在野的人,也不敢漠视它的作用,有的更将著书立说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士之患在身灭而名不彰。要想使声名彰明显著,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他人代己立传,一是自 己替自己宣传。自己替自己宣传,也有两种办法,一是写文章吹嘘自己,一是写彪炳的千秋的文章。前者不易为人承认,牛皮易吹破,做的是无用功;而后者则是所有读书人所梦寐 以求的。所谓名山事业,使多少人为之而献身;今人的著书立说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做学问只要敷衍得过,东抄西摘,七拼八凑,不久便能著作等身,以之夸耀同列,博一个学问广 大 的名声,至于其中的货色是好是坏,谁也不去注意,于是作者便俨然以大学问家自居,顺带的可以招博士生,博士后,去指导更年轻的人去了。古人将学问、文章当作崇尚的事业,其 执著认真的态度是今人难以企及的。即如做学问、写文章前的基本功夫——读书学习,也不易 为今人所达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的是学习的快乐。荀子的《劝学》 ,颂扬的是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的学风。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读书当作赏心乐事来欣赏,其中滋味,又断非 一般浅人所可知。明代华亭人陈继儒作的《读十六观》,是谈读书的好文章,其中有云:“ 倪文节公云:‘ 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 声 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闻他人读书声已极喜,更闻子弟读书声则喜不可胜言者矣。’ 又去:‘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 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益,故有全利无少害也。’读书者当作此观。”虽时移世易,此种心迹,于当今之世,虽不可说绝对没有,但确实远较古代为少。市场经济时代,大家 只求温饱、奔小康,读书作人的事是很少顾及到的了,更谈不到以纯审美的方式去读书、做学问与文章。如上所引诸多古人可谓书痴,做人做到痴,读书读到痴,其卓绝与快乐之处又 岂是常人所意想得到!
   作文、读书的行为本身其实本无美恶好丑可言,即如藏之名山的文章与东拉西扯的文章其行 为的性质都是一样:都是在做文章;读书人读书,有的读儒家的四书五经,有的则读内家经典,内容不一,而性质则同:都是在读书。只是读书人自己不加分别则可,却万不可不在乎 他人的分别之心,否要惹祸生,比如文革中古代的书都禁止人看,谓之四旧,即如现在,也有不让人看的古书,如《金瓶梅》之类。这都是内容不“健康”的缘故,怕人看了照着书做 起来,毒害自身乃至妨碍他人甚至国家。古代也有许多不让人读看的书,清代就有不少禁毁的书籍。至于做文章,内容是更须看重的,稍一不慎,也许就有抄家灭族之祸,那真是“闭 门 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读书人岂得不戒惧儆惕!所以从古到今,读书作文都是雅人的事业或游戏、子弟上进的工具,并可以上长为仕途荣升的利器,但内容的选择却是严肃的、严格 的,甚至是严峻的。它可以趋利,也可以招祸,唯一的远祸办法即是:不触时忤。至于读书、做文章的目标是什么,当官罢,经商罢,做学问罢,或做书痴罢,都可以由他去!

 读书的名言警句: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
——科尔查克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史美尔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雨果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
——普希金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史美尔斯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普希金

世界读书日
   1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2005年4月23日是第10个“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营造书香校园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旨在促进人格的发展和人性的健全,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的发展潜能,并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二是阅读,二者都很重要,而对于以在校学习为主,尚未踏入社会的孩子来说,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书籍是历史的浓缩,是人类文明的精华,阅读对于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终身成都市就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邱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邱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林语堂先生说:“我们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大唐盛世似乎也从正面印证了他的说法,的确,有些国家,民族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帝世界;而是因为它能够拥有文化,拥有精神。
  阅读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本质。我们应该高扬阅读的主题。

 

 

 

 

 

 

童心聚力抗疫情  畅游书海敬英雄

—— 敬文实验小学读书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引导全校师生在疫情防控时期多读书、善读书、勤充电、促进步,在学习中传递力量、坚定信心,现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童心聚力抗疫情 畅游书海敬英雄读书活动。

通过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疫情防控时期的文化生活,有机地进行学校“敬”文化渗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求真向善,文明正直,勤于学习,胸怀大爱,培养见贤思齐、崇尚正义、博学笃行,具有大爱情谊品质的敬文少年。

   二、活动宗旨:

在阅读中致敬英雄模范

在阅读中培养高尚品格

在阅读中传承大爱情谊

在阅读中促进自我成长

三、活动主题:

童心聚力抗疫情 畅游书海敬英雄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

五、活动内容:

1. 大力开展阅读(亲子阅读)活动,打造安静温馨的“书香家庭”,寻找阅读课内外优秀读物中榜样先贤的感人故事。

2.学生通过阅读名篇佳作、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篇目等,交流读书心得,为爱发声,用最真的童心,用最深情的诵读向先贤、向英雄致敬,选择抗疫书信、文学经典等主题为素材进行朗读,录音或者拍摄成视频,在班级群里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撰写一篇阅读心得,或者制作一张读书小报,把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并以小组形式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榜样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成长、对人生的感悟,拓宽视野,养成良好的品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大义情怀,彰显“敬”文化内涵 。

3.同学们在阅读中反思自身行为,发现不足、改正不足,追寻先锋榜样,致敬英雄模范,传承大爱情谊。

4.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庭、为班级、为亲人、为他人等做一些善行义举,敬师敬老敬贤,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5.教师通过阅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推进课程改革,有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争当学生的表率。

六、活动要求:

1.低年级:亲子阅读,和爸爸、妈妈共读一本书,把你阅读之后的想法用一、两句话向爸爸、妈妈或者同学说一说,并制作一张阅读书签。

2.中年级:为爱发声,用最真的童心,用最深情的诵读向英雄致敬,录音或者拍摄成视频,并在班级群里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阅读一本好书,制作一张读书小报,把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并以小组形式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3.高年级:阅读一本好书,学习书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制作一张读书小报。抗疫期间, 涌出了许多驻在一线、大爱担当、临危不惧、具有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动人故事和感人事迹, 此时也正适于培养小学生有担当、心系国家的大爱情怀。同学们以绘制手抄报的形式向“抗疫英雄”致敬。

   4.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择阅读内容,将阅读与摘抄、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活动措施保障:

1.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及时将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典型事例、创新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等各类图片、新闻发送到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

2.班主任(语文教师)要做好导读工作,语文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阅读,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指导、阅读积累、阅读想象、交流评论,使孩子们读有计划、读有方法。

读书妙趣无穷,书香熏染人生。阅读活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立足长效。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Copyright © 2018-2020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28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