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1月份课题学习资料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03 点击次数: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摘 要: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与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学校要注重推进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要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使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形势;家校共育;探索

1 家校共育相关概念界定

对于培养孩子的发展方面,家庭和学校的配合通常称之为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家校沟通、家长-教师配合、教育介入等。黄河清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这个概念界定了家校共育的目标、内容与方式。教授乔伊斯·爱普斯坦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富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她将家庭和学校看作是家校关系中的平等成员,强调社区对青少年发展和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还将学生看做家校关系中的重要成员,强调了学生在家校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型家校共育观则旨在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共育途径,通过更有效地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态势。所谓家校共育旨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2 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沟通时间少,未建立长效机制

由调查可知,教师通常在学生学习成绩下滑、违反学校纪律或者思想出现异常时,才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的沟通和交流目的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家校共育没法深入开展。结合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相关访谈可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时,家校之间才会沟通交流,通常时间较短,就事论事,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没有后续深入的交流和联系了。家校之间缺乏一个为了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的长期合作意识。学生出现问题,其实也只是冰山一角,暴露了一部分,在问题的背后有更多需要探讨的和解决的东西,比如不良习惯的养成,厌学情绪的产生等等,这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必将经过长期的积累而成。然而因为家长和教师之间平时缺乏沟通交流,没有注意到出现问题的苗头,问题出现之后,也只是就这个问题而沟通和交流,因为时间的限制,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表面上看似问题得到解决,缺乏后续的沟通和配合,通常问题不能得到真正解决,家校共育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2 交流形式相对单一,频次低

传统家校共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家访等等,它们看起来省时、便捷,但是却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召开家长会通常是在学校考试之后,教师针对考试情况和学生近期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总结,或者是学校要召开活动,需要家长配合,教师向家长讲述需要准备的内容。不管是什么原因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都是教师一人主讲,家长被动倾听和接受,双方之间很少就某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方案进行沟通交流,更谈不上产生较好的家校共育的效果。家长接送学生时和教师沟通交流,更是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因为放学时,教师送队出校门,要照顾到把所有学生安全地送到家长手里,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和某一个家长的交谈上;家长送孩子入学时,教师需要维持纪律、记录考勤等等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也不可能全身心地与家长进行深入交谈;家访看似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家长和教师可以深入交流,但是因为教师精力有限,班级学生较多,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长期进行家访,对于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结合与家长和教师的访谈可知,就算以上不能为家校提供深入沟通和交流的家校共育方式,家长和教师也很少采用,沟通的次数很少。由此可知,目前家校共育的整体状况就是沟通和交流的形式不丰富,次数不多。

3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措施

3.1 注重角色转型,合作构建协同课程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长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只是被动地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要对家长进行角色转型,合作构建协同课程,做到立体育人。1)变教育旁观者为课程参与者。学校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设亲子活动课程,如在体育文化节中安排“亲子插红旗”“亲子三足跑”等活动。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便能在这些亲子活动中受到亲情的感染,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和家长在相关活动中进行文艺表演,让家长不再成为被动者,而是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这些协同课程,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能够更加紧密,家校共育工作也能够有效地开展下去。2)变家庭教育者为校本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对于学校而言,家长是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如果学校能够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优势,那么便能够有效补充学校的教育资源,也能够帮助家长进行角色转型。为此,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师走进课堂”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安排相应的课程,并确定好课程教学的时间。这样一来,既能补充学校的教学资源,又能让学生在家校协同课程中接触更多的知识。

3.2 组建“班级家委会”,培养“行动型”家长

1)开展特色班级活动,家长陪伴孩子成长。例如,某学校在一年的时间里,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了各自的班级委员会,在班级委员会的有效组织下,总共开展了七十多次亲子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家长能够更好的陪伴孩子,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
  2)特色活动有魅力,家长参与有智慧。某学校设立了“自由活动日”,这个节日每个月都有一次,在节日的当天,学生可以自由活动,不用按照以往的课表上课,也没有任何的作业,但是学生需要在学校安排的生活课程中进行活动,让孩子们进行各项生活技能的比拼,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班级学生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加入他们的智慧,和孩子們一起积极愉快的展开活动。目前,自由活动日已经开展了三次,在这三次活动的展开后,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都非常认同这一活动,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庭教育的观念发生变化。资源整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其实也能够对资源进行净化,并寻找出优秀的家长资源,让这些家长成为众多家长中的学习模范,使得其他学生的家长受到一年共享,从而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

4 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家校共育的方式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影响下提升自我。因此,家长和老师以及学校都应该重视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并对此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让其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小红.家校共育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76.

[2]唐红松.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728):31-32.

[3]刘小洪.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708):7-10.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Copyright © 2018-2020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2051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