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学校日常预防性通风消毒工作,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学校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本制度。
一、通风
1.通风人员设置
教室:班主任
专用教室:专用教室责任人
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老师
2.通风时间安排
早上:7:45-8:15
中午:11:40-12:10
放学:16:00-16:30
温暖天气建议全天开窗通风。
3.通风具体要求
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当日护导老师负责巡视督促,做好通风情况检查记录。
二、消毒
1.消毒人员设置
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消毒工作,保健老师指导消毒员做好消毒工作,总务处负责监督。
消毒员:吾凤珠、丁玉香、顾政良、蒋 英、谭全荣
指导员:张子幸
监督员:俞兴妹
2.消毒着装要求
消毒员工作时,务必带好卫生帽、卫生手套、卫生口罩,必要情况下要穿好一次性防护服。
3.消毒具体安排
校园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电脑房、教师餐厅等专用室的地面、课桌椅面、柜面、讲台、垃圾桶等,使用按比例稀释的84消毒液,用喷雾桶喷洒消毒(每天放学后);
校园走道地面、楼梯地面、卫生间地面、办公室地面,使用按比例稀释的84消毒液,拖洗(上午、下午各拖地一次);
楼梯扶手、门把手,用酒精消毒液彻底擦拭一遍(每天放学后);
班级、办公室饮水机,由洞庭山饮用水公司安排专业人员消毒(每半月一次)。
4.消毒方式方法
①课桌椅、活动室、操作台等:每日清洁,保持清洁状态。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②地面:每日使用不扬尘的湿式打扫,定期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地。拖把清洗干净后,阳光下暴晒或置于通风处干燥。
③保健室消毒:在室内安装紫外线灯,均匀分布,每日无人状态下开启30--60分钟。室内工作台、桌椅表面、地面每天清洁,并用有效氯500mg/L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温度计、诊疗器械表面。
④卫生间:洗手台面、水龙头、坐便器内外及其坐垫和按钮、厕所蹲坑等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为500mg/L)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⑤学校学具、健身器材:每日对学具、健身器材用清水擦洗,保持清洁。定期对表面消毒,硬质光滑表面,使用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喷雾、或浸泡消毒,多孔表面使用250mg/L浸泡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学具清洗后烘干或阳光下暴晒。
⑥做好接触频次高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用教室课桌椅、扶手、公共设施等)、食堂、校保健室、电梯间、卫生间等重点环节预防性消毒。
⑦有因病缺课学生班级、图书馆,加用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
5.消毒登记制度
消毒员每天将消毒状况填入消毒记录登记表,保健老师负责督促登记,总务处监督登记落实情况。
6.注意事项
①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每天至少消毒二次,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②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和皮肤粘膜刺激性,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专人指导,避免儿童接触。
③消毒要在无人的环境下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降低腐蚀性。消毒后开窗通风60分钟。
④要按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并注意消毒用品的存放,保证安全有效。
